1.泵 |
|
|
故障 |
原因 |
處置 |
A 無油排出 |
1.回轉(zhuǎn)方向錯誤 |
馬上停止,更正電機之回轉(zhuǎn)方向,如任其繼續(xù)轉(zhuǎn)動將為燒毀破壞之原因。 |
2.泵沒有轉(zhuǎn)動 |
修理連軸器。 |
3.泵軸折斷,轉(zhuǎn)子沒有轉(zhuǎn)動 |
修理泵,確認回轉(zhuǎn)數(shù),壓力是否在規(guī)定之上,軸心是否對準。 |
4.吸入管堵塞 |
檢查吸入管路。 |
5.油箱過濾容量不足 |
清洗過濾器 |
6.油箱過濾器容量不足 |
更換較大容量者,為泵容量之2倍以上。 |
7.油之粘度過高 |
更換油種,設(shè)置加熱器。 |
8.回轉(zhuǎn)數(shù)不足 |
以規(guī)定回轉(zhuǎn)數(shù)驅(qū)動。 |
9.吸入管之氣密不良 |
檢查吸入管路。 |
10.油箱過濾器在油面之上 |
加油至液面計之基準線 |
11.葉片從轉(zhuǎn)子糟中滑出 |
修理泵。 |
B 雜音大 |
1.吸入管小,堵塞 |
吸入真空度應(yīng)在200m mHg以下。 |
2.油箱過濾器堵塞 |
清洗過濾器 |
3.油箱過濾器容量不足 |
使用泵容量2倍以上的過濾器。 |
4.油之粘度過高 |
更換油種,設(shè)置加熱器。 |
5.在雙連泵時,吸入管錯誤 |
注油于吸入管,查出不良處并修理。 |
6.由吸入管吸入空氣 |
檢查軸心是否對準。 |
7.由泵油封處吸入空氣 |
檢查回油管配置。 |
8.油箱內(nèi)有氣泡 |
加油至基準油位,雙聯(lián)式泵不可分別使用不同油箱。 |
9.油面過低 |
修理泵。 |
10.輪葉不能從葉片槽滑出 |
聯(lián)軸器破損換新,軸心對準不良重新裝配。 |
11.郵聯(lián)軸器發(fā)出異音 |
清洗通氣孔或更換。 |
12.油箱通氣孔堵塞或容量不足 |
檢查回轉(zhuǎn)數(shù)。 |
13.超過規(guī)定之后轉(zhuǎn)數(shù) |
檢查壓力計。 |
14.超過規(guī)定之壓力 |
修理泵,確認軸心是否對準。 |
15.軸承磨耗 |
異常磨耗,系油臟、油中混入水分、油之粘度不正常使用時油溫過高等。 |
16.凸輪環(huán)磨損 |
再裝配泵,以扭力扳手正確上緊。 |
17.泵蓋上緊不良 |
更換泵。 |
18.泵破損 |
|
C 油量不足 |
1.無油排出 |
參照(A)項 |
2.吸入真空度過大,因吸入空氣引起空蝕現(xiàn)在(cavitation) |
檢查吸入油濾油罔、及配置(盡量用軟管或直管)。 |
3.轉(zhuǎn)子cartridge磨耗,內(nèi)部漏油大 |
修理泵。 |
4.泵油蓋上緊不良 |
以扭力扳手正確上緊。 |
5.油粘度過低 |
更換油種,加裝冷卻器。 |
D 密封圈 |
1.密封圈破損 |
更換軸封 |
處漏油 |
2.內(nèi)部漏油多 |
修理泵,檢查油粘度 |
|
|
|
2.溢流閥 |
|
|
A壓力過高或過低 |
1.壓力設(shè)定不當 |
重新做正確的設(shè)定。 |
2.壓力失調(diào) |
檢定壓力計。 |
3.提動閥沒有正確在座面上 |
取出提動閥再重組或交換提動閥,拆下調(diào)整螺栓,由外面用引導(dǎo)棒輕擊提動閥數(shù)次,也有修好可能。 |
4.平衡活塞動作不良 |
拆下上蓋檢查閥芯之孔(orifice),是否有灰塵等雜物阻塞。 |
5.彈簧之力太弱 |
更換彈簧。 |
6.提動閥閥座,平衡活塞座磨耗或座上有灰塵 |
清洗或更新。 |
B壓力不安定 |
1.平衡活塞動作不良 |
檢查閥芯孔(orifice)是否有灰塵,閥芯動作是否圓滑,以及彈簧狀態(tài)。 |
2.提動閥不安定 |
將導(dǎo)梢上下壓數(shù)次大都可以修好。 |
3.提動閥異常磨耗 |
更換提動閥,檢查油是否臟。 |
4.油中有空氣 |
排除空氣。 |
5.提動閥座有灰塵 |
祥見(10)項,液壓油污染。 |
C微小壓力振動(厲害時發(fā)出異音) |
1.提動閥異常磨耗 |
更換提動閥,檢查液壓油污染程度。 |
2.泄油口之空氣 |
排除空氣。 |
3.與其他控制閥共振 |
祥見(6)項,共振、振動及噪音。 |
4.油箱配管不良 |
重新配管。 |
5.流速過高 |
更換較大控制閥。 |
6.排出口有背壓 |
使用平衡活塞型。 |
|
|
|
3.減壓閥 |
|
|
故障 |
原因 |
處置 |
A壓力過高或過低 |
與(2)項溢流閥同 |
與(2)項溢流閥同。 |
B壓力不安定 |
1.閥芯動作不良 |
閥芯中央之小孔(orifice)堵塞,調(diào)查排油量。 |
2.提動閥不安全 |
祥見(2)項溢流。 |
3.提動閥異常磨耗 |
祥見(2)項溢流閥。 |
4.油中混有空氣 |
排除空氣。 |
5.排油之背壓變動 |
與其他控制閥之排油管分開,尤其在液控閥更須注意。 |
|
|
|
4.流量控制閥 |
|
|
A壓力補正裝置不動作 |
1.閥芯中附有灰塵 |
分解清洗。 |
2.套筒內(nèi)小孔附有灰塵 |
分解清洗。 |
3.油出入口壓力差小 |
最低10kgf/c㎡ |
B流量調(diào)整軸之回轉(zhuǎn)緊 |
1.調(diào)整軸上附有灰塵 |
分解清洗。 |
2.使用于量入方式,其二次壓力高時 |
降低壓力后調(diào)整。 |
3.啟流點以下刻度,一次壓高 |
降低壓力后轉(zhuǎn)動。 |
|
|
|
5.方向控制 |
|
|
A由人工操作閥桿之油封漏油 |
1.油封破損 |
更換油封。 |
2.排油口背壓 |
背壓須在0.4kgf/c㎡ |
B機械操作之閥芯不 能動作 |
1.排油口有背壓 |
同上。 |
2.壓下閥芯之凸塊角度過大 |
凸塊角度應(yīng)在30攝氏度以下。 |
3.壓力口及排油口之配管錯誤 |
修正配管 |
C電磁閥線圈燒損 |
1.線圈絕緣不良 |
更換電磁線圈。 |
2.磁力線圈鐵心卡住 |
更換電磁圈鐵心。 |
3.電壓過高或過低 |
檢查電壓適切調(diào)整。 |
4.轉(zhuǎn)換壓力在規(guī)定之上 |
降下壓力,檢查壓力計。 |
5.轉(zhuǎn)換流量在規(guī)定之上 |
更換流量大小控制閥。 |
6.回油接口有背壓 |
低壓用為1.0kgf/c㎡,高壓用為7.0kgf/c㎡以下;赜涂谥苯咏踊赜拖,尤其是泄油(使用外部泄油)。 |
D液控閥不會作動 |
1.液控壓力不足 |
液控控力為3.5kgf/c㎡以上,在全開或中立回油閥須加裝止回閥使形成 |
2.閥芯膠著,分解清理,洗凈 |
液控壓力。 |
3.灰塵進入,分解清理,洗凈 |
分解清理,洗凈 |
|
|
|
6.共振、振動及噪音 |
|
|
A彈簧與彈簧共振 |
二組以上控制閥之彈簧共振。(如溢流閥及溢 |
1.將彈簧設(shè)定壓力錯開,10kgf/c㎡開10%以上。 |
流閥,溢流閥及順序閥,溢流及止回閥)。 |
2.改變一方彈簧感度。 |
|
3.使用遙控溢流閥。 |
B彈簧及配管共振 |
控制閥之彈簧與配管共振。(如排泄管路長的 |
1.改變彈簧感度。 |
溢流閥,壓力設(shè)內(nèi)管及配管共振)。 |
2.管路長短,大小及質(zhì)變更。(用手捉住時,音色會改變時)。 |
|
3.利用適當支持,使管路不致振動。(用手捉住時,聲音便行停止時)。 |
C彈簧與空氣共振 |
控制閥之彈簧與空氣共振。(如溢流閥,閥口 |
將油路空氣完全排出。 |
空氣,止回閥口空氣等)。 |
|
D液壓缸振動 |
因有空氣引起液壓缸振動。 |
將空氣排出。 |
|
尤其在僅有單側(cè)進油時油封密封圈必須充分上油或塗上牛脂狀二硫化銅。 |
E油流動聲音 |
油流動噪音、油箱、管路振動。如 |
|
(1)溢流閥油箱接口流出油沖到油箱的聲音。 |
更換排油管路。 |
(2)調(diào)整閥油箱接口處有L形時的聲音。 |
管路應(yīng)盡可能使用軟管。 |
(3)二臺泵的排出側(cè)附近行使合流時的聲音。 |
流動安定后,方才使其合流。 |
F油箱共鳴 |
油箱的共鳴音 |
1.油箱頂板使用較厚的鐵板。 |
2.頂板與泵、電機之間再鋪上鐵板或橡膠。 |
3.泵、電機不裝于油箱上方,而另外以像皮管連接。 |
G閥的切換聲 |
滑軸閥的切換聲 |
1.降低引導(dǎo)壓力。 |
2.加上節(jié)流閥 |
H配管沖擊聲 |
控制閥變換時,因壓力急激變動致配管發(fā)出沖擊聲 |
更換控制閥或管路,降低壓力的急激變動,使用特殊軸塞。如開路滿油 |
閥的油路(釋壓Decompression油路)。 |
I液控單向閥錘擊聲 |
液控單向閥的二次側(cè)產(chǎn)生背壓時的錘擊聲 |
1.消除二次側(cè)的背壓。 |
2.提高液控壓力。 |
3.使用外部放泄的液控單向閥(pilot check valve)。 |